积极奔走、联系爱心企业,他推动敬老爱老、捐资助学活动顺利开展;
了解民意、加强基础建设,他促成便民公交、水利设施建设成功落地;
创新模式、提高群众自信,他活用集体优势,带领贫困村民勇奔小康……
他是来自内蒙古开放大学的杰出校友、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淖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
——巴雅尔。
毛遂自荐,深入乡村推建设
2014年,我国开始全面部署实施美丽乡村建设,同年春天,巴雅尔毛遂自荐,被选派到土默特左旗兵州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。
一进村,巴雅尔就卷起裤腿儿,深入田间地头,重点走访村个体业主、农户、困难户……群众在想什么、盼什么,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,是巴雅尔最关心的事。
经过听民声、访民意,巴雅尔发现,兵州亥村最急迫、最严重的问题是交通。虽然这里的道路还算畅通,但是公共交通极其不便。
为了解决沿线“二乡六村”近万名村民出行难的问题,巴雅尔找到呼市公交公司,希望能够开通一条公交线路。促成这件事,难度可想而知。
一年多的时间里,巴雅尔数次往返,多次协商,终于感动了公交公司的领导,推进落实64路公交,打通了村民出行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交通问题解决了,新的问题接踵而至。村里一遇大旱就欠收,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差,兴修水利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,但资金匮乏让大家愁眉不展。再一次,巴雅尔二话不说,带着一番赤诚四处周旋、多方联系,终于申请到50万元发展资金用于兵州亥村水利设施建设。
巴雅尔和团队还群策群力,发展旅游、采摘产业,吸引城市居民来乡村感受农家生活,同时尝试让村里的农产品乘上了电商这一快车……
“多条腿走路”,终于让村民们的荷包渐渐鼓了起来。
主动留守,因地制宜搞创新
2017年,巴雅尔的驻村任期结束,可以回城工作了。但习近平总书记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”的指示铿锵在耳,于是他决定继续留守脱贫一线!
“现在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,还有贫困户未脱贫,我不能提前收兵撤退!”这次,巴雅尔来到了北淖村。
彼时,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,北淖村的地下水资源及其匮乏,一年中有5个月左右,人畜饮水都很困难。
缺水是大问题,刻不容缓。
了解这一情况后,巴雅尔立刻向对口帮扶单位求助。经过一次次对接、调研、论证,北淖村开始了自来水管道升级改造工程。工程启动后,巴雅尔和团队几乎每天都与施工人员一起在工地上劳作。
2018年11月,全长约10.5公里的自来水管道终于铺设完毕,流出了清亮的自来水,沿线五个村的吃水难问题得到圆满解决。
除了解决用水难题,驻北淖村期间,巴雅尔促成保险公司与村民签署帮扶协议;联系运营商为扶贫户发放免费电话卡1000张;与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建设了“爱心扶贫养殖场”……
说起养殖场,这是巴雅尔针对北淖村设计的因地制宜新模式,“公益组织+工作队+贫困户”三位一体,用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,形成多元化养殖模式,让贫困户不出门、不担风险,就多打一份工、多赚一份钱。
数年一日,扛着责任奔小康
从规划公交线路到兴修水利、从改造自来水管道到创新发展模式,辅以不计其数的利民小措施,巴雅尔的扶贫思路与成效让人拍案叫绝。
作为精准扶贫路上的亲历者、见证者和奋斗者,巴雅尔说:“只有近距离触摸到贫困的角落,才会对基层有更真切的了解,才会更想回到农村、扛起年轻人该扛的责任、拉着乡亲们的手,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!”
有人说,巴雅尔是扶贫路上的一匹蒙古马,在他身上,有着一往无前、吃苦耐劳、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“蒙古马精神”。不错,从最初的毛遂自荐,到后来的主动留守,巴雅尔用多年的坚守,在脱贫攻坚战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。
弘扬“蒙古马精神”,国家开放大学为巴雅尔骄傲!
监制:何 菁
编辑:易 鑫